

尊龍凱時,尊龍凱時 - 人生就是搏!平台科普,菲爾茲獎。尊龍凱時APP平台官網尊龍凱時APP下載。這位清華大學電機與應用電子技術系(簡稱“電機系”)講師,博士畢業後留校已近6年。醫生診斷的死因結果是:突發性心髒驟停,導致心肌梗塞死亡。
但此前焦連偉從未表現出任何心髒病症。親屬及同事認為,這或許與他長期被忽略的超負荷工作、心理和生活壓力過大有關尊龍人生就是傅。
1月29日,焦、高兩人的遺體告別儀式分兩處舉行。而在水木清華BBS上,網友有意識地將兩人並列于一起悼念。
盡管這天清華大學已放假兩天了尊龍人生就是傅,但仍有數十名師生參與了網上的討論,大家一致呼籲校方應關注年輕教師的生存環境。這也成為當天BBS上最熱門的五大討論主題之一。
1月21日,週五,清華大學電機系召開老同志年終座談會。身為工會副主席的焦連偉,承擔了主要會務工作。
座談會從下午16時持續至18時,然後是集體晚餐,當晚20時散席後,焦連偉將最年長的一位老教授送回家。此過程中,無人察覺他有何異常之處。
正是在這種毫無征兆的情況下,妻子王瑋做出了她至今仍耿耿于懷的決定22日一早,她告訴她的丈夫:今天她所在公司搞年終聚會,晚上不回家。出門前,她特意為丈夫燒了幾道家鄉菜。
上午,焦連偉回絕了同事們一起聯歡的邀請。隨後,他就一直呆在家裡。過去兩個月以來,他時常選擇獨處。
下午17時許,王瑋接到鄰居的電話,稱“焦老師可能在家裡出事了”。一個小時後當她與鄰居一道進門時,發現丈夫躺在瓷磚地上。
這時的焦連偉神志還清醒,他反倒安慰起妻子來。他說中午獨自一人在家喝酒,喝了大概三兩劍南春。這跟王瑋現場看到的吻合,但早上燒的菜未見動用。
焦連偉當時告訴妻子,酒後感覺身體不舒服,就上床睡覺。後來胸口疼痛難忍,他喊了起來,並絆倒了床邊一些物件。鄰居聽到異響,敲門詢問。準備去開門的焦連偉,未到門口就摔倒在地。
焦反復解釋,只是胃不舒服去醫院洗洗就行。王瑋當時認為,丈夫身體一向不錯,而喝三兩白酒也非大事,就依他的意思送至北醫三院。
在診斷結論中,醫生一再告訴王瑋,焦連偉的心髒存在病症。而王瑋說,丈夫從來沒有表現出任何心髒有問題的症狀。
通過了解死者生前一些細節,醫生更加相信心髒問題可能與長期超負荷工作及心理壓力過大有關。但此結論需要對遺體解剖以求進一步驗證。
“我們送別了他,他是那麼的安詳、平靜。人世所有的煩擾,從此與他絕緣了。”焦連偉一位同學在悼文中寫道。
直到焦連偉死,前來吊唁的同學和朋友才發現,這位已博士畢業6年的清華教師,居住之所竟是如此簡陋。
焦家位于清華大學西南校區某老式公寓內。40多平方米的房子呈長方形,自外門入內,可見三道開敞式門框將房間分成廁所、客廳、廚房、臥室四部分。其中客廳還加有一張彈簧床,供偶爾來住的母親使用。
1987年9月,焦考入清華大學電機系,先後獲得工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99年5月留校在電機系任教至今。
任教以來,他收入由工資、津貼、獎金三部分組成。前兩項相當有限,獎金主要來自于科研經費。按清華的內部規定,科研經費的10%用于教師發獎。在過去近6年時間裡,他共參與了12個項目的研究,由于在時間上分布並不固定,所以收入也不穩定。
妻子王瑋系其同鄉,自鄭州大學數學系畢業後,隨丈夫北上發展,目前在一私企工作,年收入不足3萬。而且常常閒在家裡。
留著小平頭、戴著大大的眼鏡的焦連偉,在學生眼中的印象是:“話不多,但做事比較有條理尊龍人生就是傅,專業知識也相當豐富”。而其高挑的個頭及相對強壯的體態,一直給人以健康形象。
在電機系,焦連偉的專業水平及為人處事均被週圍人評價為“不錯”。在過去的6年裡,他結合電氣工程學科的前沿課題,圍繞現代電能系統分析及其應用進行了較系統的研究,先後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合作出版著作1部,所參加的科研項目中,“電力系統負荷綜合測辨建模法”還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1年至2002年間,焦連偉兩度被公派至香港大學進行合作研究。2003年3月,他作為公派博士後赴加拿大McGill大學電機工程系從事科研工作。
妻子最先感覺到的變化是他胖了。焦本人的解釋是,在加拿大的科研環境舒暢,生活節奏也很寬鬆,“過得很爽”。但回來不到半年時間,人立即瘦了下來,而且再也胖不起來了。
更大的變化來自于心理,王瑋最深的感覺是,自回國後他總是“心事重重”,而且特喜歡獨處。“但他從不向我提工作上的事。”學生們也發現,他們的焦老師“好像更不愛說話了,臉上朝氣也少了”。
可佐證的細節是,他時常會莫名叫住一位同事,但又馬上做出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一些同事猜測,焦連偉的變化可能緣于在加拿大所見所聞與國內現實的巨大反差。
焦連偉死後的第二天,在水木清華機電系BBS上,一位自稱是焦連偉“師弟”的人士留言:“焦老師從留校到現在就沒有過過輕鬆的日子尤其是最後兩個月,焦老師已經瀕臨精神崩潰了。
最後兩個月,焦曾先後向自己的導師陳壽孫教授提出過兩個想法離開清華與轉做行政工作。
電機系的孫宏斌與焦連偉是同學,孫5年即拿下了研究生的全部課程,他步入副高的日期同樣要遠遠領先于焦連偉。焦的多名同學畢業後也在不同崗位表現出色。
在讀研究生王佃(化名)對一件事記憶深刻他特意邀請焦連偉做他的畢業論文答辯評委,未料素來平和的焦老師一口回絕。王佃後來才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大錯誤”轉山高清下載,因為他事後才知道焦連偉還沒有副高職稱轉山高清下載,無資格擔任答辯評委。
2004年9月尊龍人生就是傅,電機系新一輪職稱評定拉開序幕。剛剛回國的焦連偉第一次提出了參評副教授職稱的申請。
據其導師陳壽孫教授介紹,當時電機系共有10餘人競爭三個副教授名額。據2004年12月公布的結果,焦排第四名,被淘汰。
陳壽孫教授認可焦的想法如果焦連偉去其他高校的電機類院系,拿個副教授頭銜輕而易舉。陳壽孫也一度親自為其尋找途徑。但後來焦認為清華有無可比擬的工作環境,加之考慮到兒子今後求學的便利,他在反復多次後打消了此念頭。
後來,焦連偉又提出脫離專業做行政工作。這一度令陳教授痛心。在陳教授看來,焦在專業方面是大有前途的。
但陳教授考慮到焦的個人情況,並未阻止。去世前,焦擔任電機系電力系統研究所黨支部書記、系工會副主席等職務。
與他共事多年的鄧佑滿表示,焦連偉做支部書記跟做學術一樣認真,每次開會都認真準備和組織。“在學校那樣的學術環境裡,認認真真地做黨務,為全體黨員同志服務實為難得。”
2004年2月20日,黨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200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高文煥作為清華大學6位代表之一,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及表彰轉山高清下載。
資料顯示,由高擔任第二完成人的“加速器輻射源移動式集裝箱檢查系統系列的研制及產業化”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04年春節,高文煥上岳母家拜年。細心的岳母察覺他身體異常,便當面問起。他稱可能患上糖尿病。但這並未引起家人包括他自己的重視。
同年4月,高被確診為肺腺癌,而且已是晚期轉山高清下載。在醫院治療9個月後,高文煥去世。為其診斷的醫生表示:由于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最終沒能挽回他正當壯年的生命。
電機系那位不願具名的教師表示,雖然學校會定期對教師進行體檢,但從兩方面反映出的情況顯示這種體檢形同虛設:一是受體檢條件限制,一些疑難病症不可能查出來;二是多數教師為科研項目、會務、公派外訪等所累,實際上錯過了體檢機會。
高所在工程物理系,實施產轉山高清下載、學、研一體化,故他身兼本系教授、“粒子技術和輻射成像國家專業實驗室”副主任,同方威視股份公司總工程師等多個職務尊龍人生就是傅。
而熟悉高文煥的人如此描述其狀態:嘔心瀝血、廢寢忘食。他所在研究所為照顧科研人員身體,規定晚12點前辦公室必須熄燈。但如果沒有人催,高時常通宵達旦地工作。
高文煥在臨終前對一位同事說:“如果再活5年時間,我就能和同志們一起繼續完成項目。”但這一願望並未能完成。
以焦連偉為例,在過去6年時間裡,焦一共參與了12個科研項目。先後參與指導研究生13人,本科生2人,同時還負責5門課程的教學工作。
2月1日,已是學校放假後的第5天,但電機系的孫宏斌老師還在加班加點,他甚至舍不得抽出半小時接見一個遠道而來的朋友。
此前一週,他全力處理同學焦連偉的善後事宜尊龍人生就是傅。“耽誤了太多時間,再不加班就會失掉一個部委的項目。”孫說。
“認為自己是元老不再加班是天經地義的。在清華沒有這種說法。”陳壽孫教授說,一種長久以來形成的機制,要求不同層次的老師盡其所能,這就是清華的環境。
醫學專家認為,這些年輕教師遭遇兩個轉型:社會轉型和身體轉型。社會轉型使他們焦慮,身體轉型讓他們多病。如果不重視並克服這些問題,他們隨時可能累倒。
一張光榮榜、一張教職工為海嘯受災國捐款榜、一張訃告、以及一張關于為死者家屬捐款的倡議書上,無一例外地均有“焦連偉”這三個字。
電機系教職工的捐款倡議書描述:“(焦連偉家人)對前途感到十分渺茫,以後的住房、孩子上學等都會遇到困難,感覺到了從未有過的生存壓力”。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辦公室一位女士也表示,高文煥老師的死有多方面原因,可以公費醫療,但不能享受“工傷”賠償。
另外按清華的內部規定,焦連偉去世半年後,其租住的公寓必須騰出來。“就是校長,也必須按此規定辦。”電機系辦公室一位人士說。
王瑋女士已向校方提出三點要求:一是希望妥善解決她個人工作問題;二是解決一套兩室一廳的住房,或住在原公寓不動;三是讓正在清華附小上二年級的兒子繼續享受清華職工子弟一樣的待遇,直至完成學業。
電機系辦公室一位人士表示,目前系領導正在協商處理此事。針對王瑋的工作及孩子教育問題,目前系領導已口頭答應,但仍需校方領導批準。而住房問題可能相對困難。
“整整9個月了,沒給孩子買過一樣東西。”陸女士說。在過去的9個月裡,她一直陪在丈夫的病床前,而現在,她的所有希望都在兒子身上,“因為欠他的太多了”。
1月5日凌晨4時許,中國社科院邊疆史地研究中心學者蕭亮中在睡夢中突然大口大口地喘氣,5分鐘以後他與世長辭。
據《南方週末》報道,擊倒這位32歲年輕人的,是過度的勞累和生活壓力,以及他內心鬱積著的難以言表的焦慮。
1月26日,新華社發表長篇報道稱,“我國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的山東大學全息生物學研究所所長張穎清,不幸于2004年10月20日英年早逝後,在科技教育界引起強烈震動。”有關知識分子過勞死問題,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集中暴露,當時的蔣築英等人英年早逝,一度引起中央重視。但不幸的是,時隔20年後這仍是一個嚴酷的社會問題。
上海社科院最新公布的“知識分子健康調查”顯示,在知識分子最集中的北京,知識分子的平均壽命從10年前的59歲降到調查時期的53歲,這比1964年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北京人均壽命75.85歲低了20歲。
據報道,針對張穎清事件,國家發改委原副司長嚴谷良高級工程師、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任振球研究員等6名老科技工作者聯名寫信呈報中央,痛陳我國科技和學術管理中的一些嚴重弊端,呼籲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
國際上對“過勞死”的普遍定義為:一般認為,過勞死是因為工作時間過長、勞動強度加重、心理壓力過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亞健康狀態,由于積重難返突然引發身體潛藏的疾病急速惡化,救治不及,繼而喪命。
2月21日下午6時許,清華大學校長辦公室一位教師表示尊龍人生就是傅,校方目前尚未就兩教師的善後事宜最終表態,但他相信,一定會處理好“這兩宗意外事件”。